背后有更多期待高职首次就业率保持增长数字

www.zjvnet.com/news  2010-06-08 10:550    来源: 汨罗之窗   我要评论  

  会议现场

  院校长们关注的目光

  近3年,高职毕业生首次就业率都保持在年均增长5个百分点,今年会怎样?

  3月17日,在北京召开的2009年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把主题定在服务就业、促进就业上,其义不言自明。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他们在表达一个共同的信心:接受挑战,积极面对。与此同时,会议还传递出这样的信息:基层就业空间广阔,高职学生到基层就业大有作为;高职院校要及时调整专业适应市场需求;要帮助毕业生务实就业期望,脚踏实地,从一线做起;要加强高职学生能力培养,提高就业创业能力。

  在这次会上,主办方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和《中国高教研究》编辑部不仅集聚了来自全国300余所高职院校的负责人,还有来自基层,包括农村、社区、中小企业的代表,以及在一线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学校教师和毕业后创业的学生代表,共同为毕业生谋划就业。

 学校作为:根据市场调整专业

  学生就业率往往是学校综合实力的外在表现。面对当前就业市场的快速变化,学校要做的工作很多,其中关键的一条就是专业如何设置和优化,如何发挥职业院校的办学优势,并且利用好国家各方面的政策。怎么做?这是一个基本的功课。

  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交通系系主任隋修志:

  改旧换新,提前预测市场需求

  我来自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从名字就可以看出学校的特点。我谈三点学校的做法:

  第一,我们根据地方经济和行业特点、行业经济的发展需要,提前谋划,增设新专业。实际上,早在几年前国家铁路建设的速度就在加快。我们预测到测绘行业有巨大的人才缺口,所以几年前我们就增设了工程测量等测绘专业,事实证明,我们的选择没有错。我们跟踪市场,眼睛尖、鼻子灵,超前预测到了高速铁路市场有着巨大的需求,提前增设了高职铁道技术专业,很好地满足了市场的需求。

  第二,根据市场变化改造旧有专业。当前,国家为了拉动内需,投入了4万亿元,其中有2万亿元要用到铁路建设方面,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同时也会有一个巨大的人才需求缺口。面对此种情况,学校把旧专业改造成需要的专业,比如把电气自动化专业改造成电气化铁道专业。

  第三,主动适应铁路国际化集团公司对海外市场的需求,培养懂技术、懂管理、懂英语、懂商务的四有人才,我们已经与中集集团达成了协议,中集集团在菲律宾援建的铁路项目需要大批的毕业生,我们正在做培养和输送人才的工作,很快就有一批毕业生奔赴菲律宾进行技术工作。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招生就业处处长赵永良:

  专业调整紧盯市场职前培训进校园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在促进毕业生就业方面做了很多事,其中两个实现尤其值得一提。第一是专业调整紧盯市场,实现主动应变;第二是职前培训进校园,实现合作培养。

  为了做到这两个实现,有两个很典型的例子,一个是地铁的定单班,这个班主要的学生是我们招生时的机电专业班,开始准备做汽车企业定向。但是2008年年初我们预感到,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汽车企业可能会有一些变化,所以我们及时调整专业方向,和北京市地铁公司联合培养,地铁公司提出他们的课程,需要什么知识,我们拿这些知识和专业进行比对,然后调整。另外一个邮政班也是这样,邮政企业在和我们合作之前已经10年没有正式招生,招的都是合同工。我们了解到他们的员工结构亟待改变,所以和他们合作。学生的来源各专业都有,招生的时候有英语专业、金融专业、计算机专业、美术专业,等等。邮政公司的领导说,我们不能设置专职美工师,但是希望员工有欣赏水平,在网点的布置上起到作用;招英语专业的学生,是因为如果营业员有很好的英语沟通能力,才符合北京市场的需求。通过这件事,学校受益很大,对教学改革、专业设置的调整、职业意识的培养、专项技能的提前培养,都有很大帮助。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就业指导教师涂云海:

  动态职业生涯规划助学生创业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在学生职业指导方面提出一个理念,就是要把传统的、静态的职业指导转向动态的职业生涯规划。作为职业指导教师,在学生入学的时候就对他们进行职业规划的指导,请他们到人才市场、到中小企业去了解市场的行情,了解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在动态的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作为就业指导教师,首先要做好课程的开发。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在2000年的时候就把职业指导课列为高职毕业生的必修课,由院长牵头召集人力资源专家、企业家、专业教师联合编写职业指导教材。

  海豚潜得越深,跳起来就越高。学生在校期间要做海豚,在学校里要扎扎实实把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学好。我们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有创业的激情、热情。这和温州的民营企业发展得比较早有关系,而更重要的是学院在促进学生就业方面提供了一系列平台,作为他们创业的载体。

  2004年学院与共青团温州市委联合建立起温州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园,通过实践与孵化,成功注册了14家成熟的创业实体和正式成立的公司,62个创业团队在创业园区得到了锻炼。2008年,该园区学生创业实体的营业额达到423万元,学生公司和工作室累计提供2.8万人次的勤工俭学和就业实习岗位。为扩大创业园区规模,形成特色创业项目,学院拿出2万平方米场地,先后创建了温州文化创意园、温州电子信息科技园、知识产权服务园,作为设计类专业、电子信息类专业和经贸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创业平台。

本文标签

发表评论
广告位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发表)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发表评论

内  容:
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验证码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浙江信息港 QQ:283271118

浙江信息港-浙江人的生活圈子 版权所有 网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 转载请声明出处

浙ICP备10020637号 浙江信息港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