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院教授:他把一生的才气 都用在了画女人上

www.zjvnet.com/news/ 2017-05-24 07:15 来源: 我要评论

5月23日,“心无藩篱——顾迎庆人物画展”将在杭州西湖边湖畔居旁的芸廷小坐开幕。

  顾迎庆,中国美术学院教授、著名人物画家。印象中,顾迎庆极少办展览。这次展出的20余幅作品,并非都是近作。

  布展时,钱报记者前去探访,一进展厅,视线被一大块明亮的黄色吸引:穿着紫色吊带裙的女子在椅上坐着,手臂慵懒地支在桌上,身后是被风吹起的黄色窗帘。

  这是顾迎庆15年前的作品,但画面中的那股“新鲜味”却让人误以为它才刚刚诞生。这里说的“新鲜”,并不是画作的保存状态,而是它不曾减弱的生气与张力。

  20多年前,顾迎庆第一次到欧洲看画,大受震撼:“羡慕,色彩在西方,已经到了我们望尘莫及的程度。”

  那中国画的画家能怎么办?

  画呗。他回来想了很久:“老老实实画中国画,才是唯一的出路。”

  女性之美

  穷尽一生都画不完

  顾迎庆画了几十年女人。

  用他的话来说,他的眼睛自带射线:眼前的女人,他一眼就能看到她没穿衣服的样子。这话女孩子一听就想跑,但却的的确确是真话——要是没这个本事,又怎么能画得好女人呢?

  他也不回避被贴上“画女人”的标签,这又有什么不好?

  因为,他确确实实是“痴迷女性之美,几十年如一日不厌倦”。在他看来,笔有穷,意无尽,女性的美不仅在外形,还关乎精神、气质、意趣,一个画家穷尽一生也表现不完。

  所以,作为一个男画家,他决意要把一生的才气都用在描绘世界的另一半上。

  在中国画家中,顾迎庆又是玩色彩的高手,你甚至会常常疑惑他画中的色彩并不来自东方。但整体地看他的作品,依然是中国味——这种中国味并不源于中国画惯用的程式,而是气质与感觉。

  问他,究竟是倾向于东方还是西方?他想都没想:“只要是好的,不管古今中外,都要。”

  笔墨与线条——无论是在扬州画院积累了五六年的笔墨功夫,还是考入浙江美院(现为中国美术学院)后在国画系的学习,这都是他所在乎的;色彩与形式——上世纪90年代,顾迎庆几乎游遍了欧美的美术馆博物馆,回来后,又一头扎进中国的壁画、石刻。

  这次展出的《汉风雅韵》,他要一份古意,画面倾心于欧洲维也纳分离派的风格,如克里姆特、席勒等画家,变立体为平面装饰,同时又不被西画左右,将书法、壁画、帛画、画像石等元素运用其中,让画作充满强烈的东方意味。

  他甚至还在画中加入了丝绸的编织感,色彩之上那些细细的、纵横交错的线条,为画面增加了一份迷离感。

《汉风雅韵》

  老老实实画中国画

  是唯一出路

  顾迎庆认为:“老老实实地画中国画,才是唯一的出路。”但怎么画,今天的画家可以更大胆。

  比如展览中的《傣族姑娘》,跳跃的红色、黄色和墨绿,是如此鲜亮,好像还带着烈日的温度。这些画或许会让你联想到西方野兽派画家马蒂斯的色彩,或是高更笔下原始的塔希提岛。

  顾迎庆说,画画是有感而发,将感觉积累到不得不画的地步,“我的性灵中每每会有一种沉睡的东西突然甦醒,一时吻合了我的某种想象。那是新的生命的萌动,一种创造的诱惑。”

  正是这种“萌动”,让他找到了《傣族姑娘》的红色皮肤。

  这红色,他憋了很久。他常跑去西双版纳,每去一次,高原炽热的阳光就会令他脱一层皮。“终于有那么一天,我觉得只有给她这红色皮肤,才能征服我,令我踏实。”

  每一种表达的背后,都需要画家源源不断的创造力。顾迎庆说,翻翻西方艺术史,杰出的大师大部分在二十几岁已崭露头角,是什么样的源动力支撑着他们画画?“是自那时开始,就不曾失去的能把世界吞没的创造力与生命力。”

  此次展览到6月13日结束。

本文标签

发表评论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发表)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发表评论

内  容:
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验证码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浙江信息港 QQ:283271118

浙江信息港-浙江人的生活圈子 版权所有 网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 转载请声明出处

浙ICP备10020637号 浙江信息港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