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三本书”作者卢新华:惊讶且惊喜

www.zjvnet.com/news/ 2017-06-08 20:46 来源: 我要评论

高考作文“三本书”作者卢新华:惊讶且惊喜

昨天下午一点半,接到钱江晚报记者的电话时,卢新华的家里,正在装修,嗡嗡嗡的声音不时漫过。他在上海,听到浙江省今天早上刚刚结束的高考作文题目,选自他的文章时,有些惊讶,或者说,是惊喜。

“你问我心情?呵呵,呵呵,呵呵,就和1978年8月11日,《文汇报》以一整版发表我的小说《伤痕》,使得当天的《文汇报》加印至150万份一样。”卢新华没有直说,却是用了一个极好的比喻。

卢新华认为,这是一种分享,“或许,今天的高中生,并不完全清楚那三本书到底是什么?但他考完后,在跟人探讨或者看到我的原文后,一定会有启发。那么,对他今后的人生路,就有帮助。”

“考进大学的人,要知道,今后不仅要读书本,还要读自然和社会,更要读懂自己的心灵,找准自己的定位,找到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

2010年12月6日,卢新华写了一篇短文“论三本书主义”,发表于《人民日报》的副刊。

2015年12月10日,《光明日报》又发表了卢新华的《读三本书走归零路——我的人生三昧和“读书感悟”》。

“为什么会想到写那样一篇文章?这要追溯到一个口号叫作“一本书主义”。是说一些作家在一本书成名以后,就不再写了,从此躺在上面吃一辈子。”于是,当卢新华的短篇小说《伤痕》问世并引起轰动后,便也有人私下对他说:“你可是‘一篇短篇小说主义’呀。一篇《伤痕》,便开创了一个‘伤痕文学’流派,从此青史留名。”

高考作文“三本书”作者卢新华:惊讶且惊喜

“但我的文学道路和人生是否也就从此与《伤痕》共进退,成为另一个版本的“一本书主义”呢?”这引起了卢新华多方面的和长时间的思考。最终,我从自己的生活道路和创作实践中归纳和总结出了“读三本书,走归零路”。

问他,这个题目,对于高考生来说,怎么写比较好?卢新华笑笑,说,“当然,照我那样写最好。”

当然,这是玩笑话。说正经的,他认为,“我的原文是议论文。但考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个故事也可以;另外,如果有这样的认知的话,将一件事情表述清楚的记叙文也可以,比如,城市的孩子连乡下的麦苗都分不清楚,通过学农劳动,分清楚了五谷,也是一种读无字之书,经历了农村生活,使自己的人生阅历,心灵感悟得到了提升,也是读心灵之书。”

卢新华喜欢杭州,每次来都要去苏堤走走。他还跟浙江考生分享了一首他在漫步苏堤时候的打油诗:“瑶池秋日雾蒸腾,恍入芬兰浴室门;挹尘最数堤柳好,西湖绝妙洗澡盆。”

在他看来,这,就是读无字之书。

本文标签

发表评论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发表)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发表评论

内  容:
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验证码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浙江信息港 QQ:283271118

浙江信息港-浙江人的生活圈子 版权所有 网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 转载请声明出处

浙ICP备10020637号 浙江信息港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