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迎来120周年校庆 竺可桢日记原件被捐赠

www.zjvnet.com/news/ 2017-05-09 14:51 来源: 我要评论

  5月21日,浙大将迎来120周年校庆,最近,浙大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生日礼物:老校长竺可桢的儿子、浙江大学化学系1946级校友竺安代表全家,将55册的竺可桢日记原件全部捐赠给浙江大学档案馆。

  竺可桢日记被史学界公认为二十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名人日记之一。为出版这些日记,在《竺可桢全集》主编樊洪业的主持下,竺安曾花费13年的时间进行通读整理。

  “父亲能把每天的事都详细记在日记里,是有原因的”“一字不改地出版父亲日记,是因为他在日记中写下的一段话”……

  近日,钱江晚报记者在北京见到了已经88岁的竺安,听他说说有关日记的那些人和事。

  捐给浙大,让日记有个好的归宿

  竺安和夫人现住在北京一家老年公寓,记者赶到时,他在公寓门口已经站了多时,老先生满头白发,清瘦,儒雅。

  “怕你找不到路,来迎一迎。”竺安说。我们的谈话刚开始,他的夫人拿了矿泉水递给记者,“这么远过来,先喝点水。”

  这是既细心又有亲和力的老两口。

  竺可桢日记有900万字,这些内容几乎都被收录在2014年出版完结的《竺可桢全集》中。

  “编辑工作是从2000年开始的,我也是从那个时候加入的。”因为外文好,竺安主要负责整理日记中各种外文的内容。“因为全部是手写的,再加上是六七十年以前的纸张,已有氧化,有些字迹不太好认。”

  2013年底,全集整理完毕后,竺安等人就考虑日记的原件要怎么存放。

  “日记原来是在中科院,由全集主编樊洪业保管的。”后来,竺安希望把日记尽量放在一个专业的档案馆里,“想来想去,觉得还是捐赠给浙江大学档案馆合适,因为竺可桢和浙大有着特殊的关系。”

  已经出版的竺可桢全集,对日记的内容几乎是全文刊登,包括家庭的隐私、竺可桢对人对事的评价以及对子女和自己的看法。据说,樊洪业还就此征询过竺安的意见。“当时我们达成了一个共识,就是真实完全的反映,竺可桢的看法是什么就是什么。”竺安觉得这不值得纠结,“这是很自然的,就应该这样。我父亲在日记里面,曾经两次引用过一句话(大意):日记的价值完全在于真实,如果不真实,那就一点价值也没有,如果是真实的,即便是很琐碎的小事,若干年后都会是很有价值的材料。”

  随身带个小本本,他看到的都记录下来

  竺可桢的日记,几乎每一天都记录得非常详细,见过什么样的人,办了什么样的事。

  “我一开始也很奇怪,开个会,30多个人,都有谁来参加,他都记得。说实话,我自己开会,事后也讲不出来都有谁。后来我才发现,他有个工作日记本,可以揣在上衣兜里,开会的时候有哪些人来,谁发言了,发言时间从几点几分到几点几分,他都记录在本子上,到晚上,再把这些整理到自己的日记本上。”除了这些,竺安还记得,“我记得他在1936年,从南京乘汽车到杭州,在汽车上他盯着车上的里程表,记录沿途各站的距离,连见到几辆自行车等等都记下来。”

  竺安有些感叹,“我自己做实验都没这么认真。我想,一天工作下来,人都很累了,还要这样记一天的事情,毅力令人惊讶。父亲认真到有时要引用古人的诗句他都会去翻原著。”

  竺安觉得这也是父亲的日记和其他的名人日记不一样的地方。“我翻看过很多日记,有些会过滤掉不好的内容,只写好的,有的很简短,没那么详细。竺可桢日记,从早上起床到晚上睡觉,重要的事情都会记录下来。”

  父亲的伤痛,我是看了日记才知道

  从2000年到2013年,这13年间,竺安全部的时间和精力就是在“读”竺可桢日记,这个过程就像是他和父亲之间的对话,在这个过程中,他才读懂父亲的很多情感、做人做事的理念以及一些过往事情的真相。

  “当年在浙大西迁路上,我二哥生病去世,我们兄妹5个人中,二哥是父亲最喜欢的孩子,他14岁去世,半个多月后我母亲又去世,对父亲打击非常大。但当时我根本看不出来,因为他肩上有很重的担子。随着日寇步步入侵,必须一次次地迁校,顾不上为家事而悲伤。我后来在整理日记的时候才看到,母亲去世约半个月后,有一次他一个人在深夜,悲从中来,嚎啕痛哭。这是母亲去世后他唯一一次感情爆发。”

  让竺安印象深刻的还有父亲在浙大西迁路上,和浙大师生一路走一路所做的事情。

  “在江西泰和,那里的赣江经常发大水,危害甚重,竺可桢就让土木系的师生考察并设计一条大堤,由县政府组织施工,很快就修好,解除了水患,一直到今天还在发挥作用,因而这个堤在当地被称作浙大堤。到了贵州遵义,浙大地理系的师生考察到附近有锰,炼特种钢有用,很快就开采起来了。在湄潭,鉴于这里气候土壤很适合茶树,浙大的茶叶专家(也是中央茶场场长),教老百姓种茶和炒茶的技术,大大提高了茶叶质量。”竺安说,父亲的理念是,大学不仅是教育机关,把学生培养出来能找到工作就行了,而是有责任做实事。

  “当年浙大有很多有才华的人,大家各有各的性格,有时候难免会有分歧,父亲在处理这些矛盾的时候也很有技巧。”竺安记得当时浙大物理系的束星北,很有才华,但性格也暴躁。有一次,在湄潭,他和总务处主任起争执,打了对方一拳。事情闹大后,竺可桢专门从遵义到湄潭解决这个事情。总务处主任要求束星北写道歉信,当众宣读,并请两桌酒。竺可桢说,抗战时期物价昂贵,酒就摆一桌吧,吃饭前,让束星北把信念了,念完后,他就把信拿过来,揣到自己兜里。“这样既道歉了,又不让信落到对方手里,很巧妙地化解了这个矛盾。他后来密集地给双方写信、谈话,终于使两人成为好友。”

  学者评价竺可桢日记

  ●著名中国近代史学者、浙江大学历史系教授陈红民:

  《竺可桢日记》被誉为“民国四大日记”之一,非常重要,学界都很重视。这部日记不是个人生活的历史,而是近代政治科技教育发展的记录,对于整个中国科技史、教育史都是一个非常重要、详细的活史料。

  衡量这部日记的重要性可以从几个角度来看——竺可桢本人的地位之高;日记的连续性、完整性;观察、评论、记录的全面和深入,另外私密性,这部日记只是作为个人记录,而不是给别人看的,比较客观。

  ●浙江大学档案馆馆长马景娣:

  竺可桢日记的内容本身有很强的史料价值,作为大学校长,日记里也鲜明地体现了他的教育理念和思想。他是浙大的老校长,对我们来说,保存他任何的手稿都是非常有意义的,更何况这么量大又成体系的内容。接下来,我们肯定会用最好的条件来对这批日记进行保管和研究。

  我后来在整理日记的时候才看到,母亲去世约半个月后,有一次他一个人在深夜,悲从中来,嚎啕痛哭。这是母亲去世后他唯一一次感情爆发。

本文标签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发表)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发表评论

内  容:
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验证码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浙江信息港 QQ:283271118

浙江信息港-浙江人的生活圈子 版权所有 网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 转载请声明出处

浙ICP备10020637号 浙江信息港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