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独角兽乐园" 杭州启动国高企三年倍增计划

www.zjvnet.com/news/ 2018-05-18 21:31 来源: 我要评论

  “每年安排‘国高企’培育认定资金,发挥财政资金激励和引导作用,激发企业创新发展动力,有效提高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水平。”日前,杭州出台《杭州市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内容涵盖发展目标、重点任务、保障措施三大部分,20条内容。

  “国高企”,是指国家重点扶持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国高企”,重点是引导企业、倒逼企业按照国家评定高新技术企业的领域和标准,在R&D投入、核心技术研发、成果应用、人才引进、科研投入、企业管理等方面加大力度,达标升级,提高研发能力、创新能力,掌握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对标国际前端先进技术,不至于在关键时候被“掐脖子”。从某种意义上讲,“国高企”规模数量和发展水平,已成为一个地区经济活力和竞争力的集中反映。

  而“国高企”的培育周期很长,并非一朝一夕之事。作为创新活力之城的杭州,如何在城市竞争中不掉队?“国高企三年倍增计划”便应运而生,并明确提出了加强“国高企”培育认定工作、全面推动企业创新发展、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完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强化创新创业政策落实五大重点任务、20条具体工作。

  据了解,最新的国家重点扶持的领域包括电子信息、生物与新医药、航空航天、新材料、高技术服务、新能源与节能、资源与环境、先进制造与自动化等8个。

  近三年来,杭州年均新增“国高企”472家,目前拥有“国高企”2844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从2014年的39.09%提高到2017年的50.1%。而与深圳、广州等城市相比,杭州“国高企”的规模还存在很大差距。截至2017年,深圳“国高企”数量达到10988家,去年新增5014家;广州“国高企”数量达到8700多家,去年新增4000家,而杭州“国高企”数量不足3000家,去年新增仅589家,在发展速度和培育总量上都远低于深圳和广州。

  根据《杭州市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杭州的目标非常明确,既要实现“国高企”数量增长,又要实现产业机构优化,进一步提高杭州的创新能力。具体而言,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要数量实现倍增。“国高企”数量在2017年基础上实现倍增,到2020年达到5688家,力争达到6000家;

  二是要结构明显优化。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率高于规上工业增加值3个百分点以上,到2020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从2017年的50.1%增加到60%以上;

  三是能力显著提升。2018—2020年,全市重点布局建设的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省级企业研发中心、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等研发机构,每年新增200家以上,三年总数达到2000家以上。企业研发能力明显提升,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开发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标志性产品。全市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50000件以上。

  给政策,给补贴

  建立“国高企培育库”,扶优扶强一批“独角兽”

  “国高企”认定门槛较高,为此杭州将建立“国高企”培育库制度,按照“国高企”的认定标准,遴选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市场前景好的高成长型科技企业,纳入“国高企”培育库。

  具体而言,就是要通过建立杭州“国高企”培育认定统计监测制度,根据知识产权、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比重等指标去发掘符合申报条件,并结合企业所得税纳税情况筛选具有申报意愿的市级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建立“国高企”培育库,进行跟踪服务。

  此外,还将加大对“国高企”申报认定的财政支持力度。《行动计划》明确规定,对在省科技厅服务平台提交“国高企”认定申请,并通过省级评审(不含重新认定)的企业,每家将获得20万元的申报经费补助;对获得科技部“国高企”申报认定(不含重新认定)的企业,市、区(县市)两级财政再给40万元奖励。同时,到2020年,市本级力争创投引导基金规模达30亿元、天使投资引导基金规模达10亿元。

  除加强“国高企”培育认定外,还要推动企业创新发展,要择优扶持做强一批高成长科技型企业。加大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培育力度,每年新增1300家以上;深入开展市科技型初创企业培育工程,每年评审认定不少于600家企业。在无偿资助、创业服务、融资担保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扶持其快速成长为“国高企”或“独角兽”企业。

  比如,要鼓励投资引进一批科技型企业。充分发挥杭州海外协同创新中心等平台作用,鼓励有条件的区、县(市)到国外创新集聚区设立科技企业孵化器,支持海外优秀科技人才携带高新技术项目来杭州落地创办科技型企业。到2020年,经评审认定的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累计达到30个以上。

  搭平台,配服务

  实施“四大工程”

  培育“国高企”创新集群

  长期以来,杭州高度重视高企培育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建立了从企业“孵化期”到“初创期”再到“发展壮大”全生命周期的服务链条,已成长起一批有竞争力、有创新活力的高新技术企业群体。

  根据计划,杭州将加快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支持高新园区、经济开发区和科技城的创新发展,加快推进城西科创大走廊、城东智造大走廊、钱塘江金融港湾和各类特色小镇建设,加快科技资源集聚,培育一批具有核心关键技术的高新技术产业群和以“国高企”为主的科技型企业集群。

  而从产业上看,杭州将重点推进电子信息、生物与新医药、航空航天、新材料、高技术服务、新能源与节能、资源与环境、先进制造与自动化等国家重点支持高新技术领域产业发展。积极培育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区块链、量子技术、增材制造、商用航空航天、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支持传统企业转型升级,推动我市制造业向高端化迈进。到2020年,组织实施重大产业和关键技术创新突破项目达到30个,力争技改投资年均增长15%以上,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年均增长10%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杭州的创新载体已呈现出“专业化、企业化、产业化、国际化”的趋势。大力发展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和产业创新综合体等创新载体,打造科技型企业孵化和成长的摇篮。到2020年,经认定的市级众创空间达到150家(其中培育专业化、国际化示范众创空间20家),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135家,产业创新综合体5家。

  而在完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方面,杭州“国高企三年倍增计划”还要完善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管理办法,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杠杆作用,加大对杭州市重点产业领域的支持力度,促进优质资本、项目、技术和人才集聚。到2020年,力争市本级创投引导基金规模达30亿元、天使投资引导基金规模达10亿元,逐步扩大科技担保资金规模,高水平建设市海外协同创新中心。

  同时,搭建创新创业者推介交流平台,充分发挥浙江·杭州国际人才交流与项目合作大会、中国杭州西湖国际博览会、世界杭商大会、云栖大会、云栖2050大会等活动平台的聚才作用,引进一批具有影响的人才来杭创新创业。

  “杭州要以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互联网+’创新创业中心为目标,以培育发展‘国高企’为核心,实施‘创新平台建设、创新改革深化工程、重大科技攻关、创新生态优化’等四大工程,促进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努力构建全域创新格局。”市科委主任阳作军说。

  打造“独角兽乐园”杭州启动“国高企三年倍增计划”

  激活智能,让政务变得聪明起来

  中奥科技以数据驱动“新警务”

  记者敖煜华

  在大数据时代,如何让交通、城市、生活都智慧起来,推动智慧城市的建设和智慧经济的发展,是很多大数据企业的不懈追求,中奥科技也在这条路上贡献自己的力量。

  近几年来,中奥科技依托云计算、视频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技术,专注于数据、地图、视频、运维、移动应用等产品开发与系统运营,致力成为智慧警务、智慧交通、智慧安防、社会数据公共服务系统建设与运营服务的领导者,为这座城市的管理和我们的生活提供了诸多前所未有的方便。

  中奥科技通过多年对警务工作及警务数据的研究,推出了以“三融五跨”为主旨的数据治理规则,数据资源以统一的标准进行归集、沉淀,形成了统一标准的数据资源池,将数据资源加工为相应的主题库、专题库、标签体系以及资源目录等,“其实说得简单点就是,我们开发的软件系统,将原本海量数据进行重新整理,通过结合数据应用与算法模型,对外提供服务,构建智能化基础应用。”中奥科技的愿景是形成以数据驱动的“预警、预测、预防”的数据资源使用需求。

  中奥科技总裁沈贝伦表示,数据驱动“新警务”是以公安内网+物联网+互联网为依托,通过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对人、物、案过程进行升级改造,提升公安工作的智能化水平、真正实现从事后追溯向源头防控转变、从被动应对处置向主动“预测、预警、预防”转变的新警务模式。

  中奥科技曾是国际大型会议的安保服务核心供应商,还是公安部门智能防控项目核心单位,还在多个组织进行的全国“智慧公安”、“行业应用安全”排名中位列第一。在伴随着警务信息化一路走来的历程中,积累了深厚的技术底蕴,得到全国市场的认可,跻身成为了行业先驱。

  凭借在行业内的权威地位,谭建荣院士直接给中奥科技带去了客户资源,在院士专家的推动下,中奥科技先后为多家公安部门建立了“大数据技术应用”、“信息技术”、“智慧警务大数据应用创新研究部”等多项战略合作协议,并与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国内高校合作,开创产学研一体化的新局面。

  “建立专家工作站不仅仅给公司直接带来了最新的市场及行业的权威观点,更是为公司的技术人才培养提供了更多资源。”沈贝伦告诉记者。

  据悉,自成立院士工作站短短两年以来,中奥科技成功培养高级工程师2人,中级工程师8人,并有2人获得人才奖项。同时为公司视频分析领域培养了一支15人的研发团队,充分保障知识成果的转化。

  记者吴静制图王璟

本文标签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发表)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发表评论

内  容:
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验证码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浙江信息港 QQ:283271118

浙江信息港-浙江人的生活圈子 版权所有 网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 转载请声明出处

浙ICP备10020637号 浙江信息港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