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平跳槽背后:航天人才流失严重 两三年换一波(2)

www.zjvnet.com/news/ 2018-09-28 10:56 来源: [db:来源] 我要评论

今年两会期间,航天六院院长、全国人大代表刘志让向媒体介绍了该院“科技青年岗位津贴”。

“现在看来,随着大家收入的增长,这部分科技人才的津贴显得在收入里边的比重太小,还是需要我们后续进一步改进。”他称。

折射航天国企、民企之间深层矛盾

“张小平”不是一个人。

在业内人士看来,航天国企骨干科技人才的出走,不能仅仅认为是人才“流失”,而是一种“流动”。

在航天技术专家、远望智库高级研究员黄志澄看来,更重要的是折射出的是我国商业航天事业发展进程中的困境,即如何协调好国企和民企的关系。

近年来,在军民融合大背景下,我国商业航天起步也仅仅几年时间,在此之前,我国航天科技有且仅有“国家队”。

因此,要发展商业航天,民营企业不可避免要从“国家队”挖人才。

据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的公文内容,张小平离职前任低温发动机副主任设计师职务,在至少四个型号的发动机研制中承担着重要作用,包括480吨液氧煤油发动机、8吨变推力液氧煤油发动机、10吨液氧甲烷发动机和百吨级液氧甲烷发动机。

北京蓝箭公司官网于今年5月8日公布了中国首台民营液氧甲烷运载火箭发动机完成10吨级缩比推力室第三次点火试验。就在今年春节前,团队已完成两次点火试验。

尽管新闻中没有出现张小平的名字,但这与张小平在体制内从事的研究方向基本契合。

蓝箭公司在该新闻中称,该公司于2016年下半年开始组建液体发动机团队,2017年开始研发液氧甲烷发动机,2018年液体发动机其它主要组成部分——涡轮泵、阀门等关键部组件也将陆续开展试验。“每个慕名而来的新面孔,都意味着熟人的重逢。数月间,搭配默契、科班出身的液体发动机团队蔚然成型,每位工程师均拥有成功的飞行型号研发经验。”

黄志澄强调:“国企、民企之间应加强合作,形成我国航天事业互相补充的有机体。”

同时,他建议,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厘清在航天这样的战略产业中国企和民企的关系,“而不是在类似事件中两败俱伤”。

本文标签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发表)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发表评论

内  容:
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验证码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浙江信息港 QQ:283271118

浙江信息港-浙江人的生活圈子 版权所有 网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 转载请声明出处

浙ICP备10020637号 浙江信息港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