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多宝“建设型扶贫”再创新

www.zjvnet.com/news/ 2014-03-12 10:44 来源: 未知 我要评论

 2013年,在玉树坚守3年参与震后重建的加多宝集团提出了“建设型扶贫”模式,成为可持续性扶贫赈灾的倡导者。而如今,“建设型扶贫”模式将在雅安重建中释放更大能量。

3月10日, 中国扶贫基金会、加多宝集团和英特尔中国共同举办的“公益同行——NGO合作社区发展计划”发布会在四川成都举行。此次发布会最大的意义在于,它将一种新的扶贫赈灾模式带到了公众面前,即企业联合定向支持NGO发展的模式,值得一提的是,该模式也是“建设型扶贫”的创新应用,更是加多宝集团对“以善促善,人人公益”企业公益理念的又一次践行。

可持续性的扶贫模式

听到加多宝集团和英特尔将在雅安灾后重建中,共同支持基层NGO发展的消息,成都大地社区的负责人陈涛第一时间提交申请了。

在经过援建项目详细方案提交及多轮审核后,成都大地社区成功入围,成为16个受资助NGO中的一家。陈涛的计划是在雅安新华乡柏树村打造竹林产业生计帮扶项目,利用柏树村丰富的竹林资源,帮助村民做竹产品的代加工和初加工,并且已联系相关企业对竹加工品予以包销。

在这个项目中,村民将成立自主经营和管理的“合作社”,以调动村民参与重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而实现可持续性发展。这样一来,即使机构退出后,村民们也能够确保产业项目的持续营收。

北师大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副教授韩俊魁在《玉树灾后重建评估报告》中指出,“建设型扶贫”模式帮助农民脱离了被动等待的扶贫形式,更加注重帮助农民恢复自我生存能力,并调动了农民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仅实现经济的持续创收,也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作为加多宝“建设型扶贫”模式在玉树重建中其中一个代表项目,甘达村运输队已通过这种形式尝到甜头。甘达村运输队自2011年4月开始正式投入运营,截止到2013年8月,已实现收入375余万元,纯利近300万元,合作社村民实现分红三次,累计分红资金、物资120万元。

(加多宝“建设型扶贫”模式在雅安竹林产业生计帮扶项目中的应用)

而对于将“建设型扶贫”模式的执行下放给基层NGO的新尝试,加多宝集团营销事业部副总经理李春林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基层NGO活跃在灾区一线,能够深入了解灾民需求,在项目执行中也有一定的优势。因此,我们和英特尔达成共识,共同支持基层NGO发展,而我们会将‘建设型扶贫’模式的经验分享给这些基层NGO的合作伙伴。”

“以善促善”的公益理念

定向支持基层NGO,让他们成为“建设型扶贫”模式的复制者和执行者,帮助灾民实现可持续性的脱贫致富,这是“公益同行”项目的创新,同时也为加多宝集团“以善促善,人人公益”企业公益理念再一次做出了完美注脚,它不仅调动了基层NGO的援建力量,也联合了其他企业,真正做到以企业之力带动更多力量参与公益。

“公益同行——NGO合作社区发展计划”共规划2000万,包括加多宝集团亿元捐赠善款中的1000万元,以及英特尔中国捐赠的1000万元,共支持16个基层NGO发展,其中包括8个生计类项目和8个社区服务类项目。

加多宝集团和英特尔的共同携手,也得到了公益专家的高度关注。“通过企业合作,能够发挥企业各自优势,整合更多资源,发挥1+1大于2的重建效应。“英特尔代表表示。

李春林对此表示,一家企业的力量很微薄,因此,加多宝在去年提出了‘以善促善,人人公益’理念,并通过可持续公益行为践行企业社会责任,倡导以企业小善带动社会大善,使公益正能量循环不竭,最终促成人人皆公益的全民之善。

一直以来,加多宝集团都在用实际行动践行“以善促善,人人公益”的企业公益理念。加多宝集团在汶川地震后亿元捐赠,开启了“中国企业公益元年”,推动了社会公众对公益的关注;而玉树地震及雅安地震后的两次亿元捐赠及“建设型扶贫”模式的提出和应用,则以更加专业化的视角,动员更多专业力量服务灾区,让扶贫赈灾的效应更大,影响更多群体;在教育领域,“加多宝·学子情”项目持续14年帮助10175名寒门学子圆梦大学,并开创出“发展型助学”模式,引导受助学子实现从“受助”到“自助”、“助人”的成长性发展,此外,还利用微公益平台,号召社会公众参与到公益助学行列,推动“全民公益”的达成。

中国扶贫基金会秘书长刘文奎评价称,“以善促善,人人公益“理念的提出,是加多宝集团十多年坚持不懈践行公益的必然成果,也是加多宝集团作为行业领导者和公益领袖不断创新探索的成果。相信这种让爱循环传递的模式,一定可以走得更远。

本文标签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发表)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发表评论

内  容:
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验证码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浙江信息港 QQ:283271118

浙江信息港-浙江人的生活圈子 版权所有 网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 转载请声明出处

浙ICP备10020637号 浙江信息港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