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外楼今年170岁了 西湖醋鱼还是当年的味道

www.zjvnet.com/news/ 2018-09-27 19:14 来源: [db:来源] 我要评论

  上世纪50年代的楼外楼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170年的时光守候在西湖旁,这个走过一个世纪的老饭馆承载了杭州人的悠长回忆,人们在这座镌刻时光的饭馆里品尝人生百味。

1848年到2018年,楼外楼今年170岁了。昨天,在楼外楼孤山总店举办了楼外楼170年庆典活动。

比起诉说辉煌,更多的是绵长的陪伴。

  上世纪70年代的楼外楼

菜品:从瓦罐鱼到西湖醋鱼

73岁的杭州人吴顺初,退休前是楼外楼的厨师。

当时的楼外楼是西湖边唯一一家餐馆,有一句话叫“山外山、天外天、楼外楼,湖上帮三绝”,1961年,16岁的吴顺初刚当学徒时,就听老人家这么说。当时的楼外楼只有2层,木质结构,里面陈设都是大圆桌、长板凳,粗糙中带着一丝烟火气。

“当时楼外楼大部分菜是几毛钱一盘的,像红烧鱼、糖醋排骨,杭州人吃得起,味道也好,本地人喜欢来聚个餐。”

地处西湖旁边的位置,外地游客也会经常来楼外楼吃饭,基本是这样的路线——在白堤上走一走,中午来楼外楼饱餐一顿,下午再出去逛。那时的楼外楼在东南亚华侨、外宾中间很有名气。“当时楼外楼做菜用的草鱼,全部会放在西湖边的草篓里面,饿上三天吐掉泥土气。顾客在湖里看上哪条,现捕现杀,很多外宾觉得这样方式很新鲜。”

瓦罐鱼是那时的一道名菜,华侨、外宾、本地人都喜欢点。

上世纪70年代,那时的生活条件不比如今,厨师们把捕来的大鱼切开,一块块分着卖,做成瓦罐鱼。“一家人聚餐,要一道几毛钱的瓦罐鱼,比起买整条的、几块钱的西湖醋鱼划算。”吴顺初说,“后来杭州人的经济条件上去,大家吃得起整条鱼,瓦罐鱼跟随着那个贫穷年代慢慢消失了。”

  上世纪90年代的楼外楼

顾客:从文人墨客到影星名人

楼外楼最初的店主名叫洪瑞堂,是一位落第文人,很重文化之道。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他在西湖边开了一家饮食小店,将捕到的西湖鱼虾烹调成小菜。洪瑞堂给楼外楼立下规矩:凡是有文人墨客来店肯留下诗画作品者,一律奉为上宾,免费供餐。

此举吸引了不少文人雅士留驻楼外楼,上世纪80年代社会名流相继光临楼外楼,西湖边这栋两层小楼,一时风光无限。

沈关忠1986年成为了楼外楼的总经理。当时的楼外楼已经有100多种菜色,也换成了今天的亭台楼宇。

上世纪90年代,著名影星林青霞造访楼外楼。沈关忠说,一般名人来楼外楼都比较低调。但那次发生了小意外,一位高中生是林青霞的影迷,他在西湖游玩时发现了林青霞的倩影,就一路跟着要签名,结果“楼外楼当时外面全是影迷。” 沈关忠回忆。琼瑶、丰子恺、竺可桢……当年的楼外楼名人涌动。

沈关忠在楼外楼做了28年“掌门人”,他说:“我最担心的是会收到顾客的投诉,曾经有人投诉说西湖醋鱼不美味了。在我接手时发现原来饿草鱼这步缩减了。现在我们坚持要把草鱼吐三天泥土气,就在楼外楼门前放着,我觉得这是对品质的一种坚守。”

2013年,沈关忠退休,但是他依然有事没事去楼外楼转转。问他去干什么?“看看服务员有没有偷懒,吃吃醋鱼还是不是当年的味道。”

本文标签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发表)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发表评论

内  容:
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验证码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浙江信息港 QQ:283271118

浙江信息港-浙江人的生活圈子 版权所有 网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 转载请声明出处

浙ICP备10020637号 浙江信息港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