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迁获赔三套房,舅舅却住进了廉租房

www.zjvnet.com/news/ 2018-09-07 13:21 来源: [db:来源] 我要评论
舅舅很怀念老院子的那段岁月,那时靠他一人娶回了三个儿媳妇,如今三个儿子给他找不了一个新老伴。他想不明白,房子分到了,家却不知丢到哪里去了。

舅舅的老家原来在宁夏吴忠城南的一个叫“道道渠”的地方。如今,一家人住进了楼房,“道道渠”在城市化大建设中变成了一条横贯东西的环城河,环城河南岸建了一个乡村生活展览馆,把舅舅用过的犁铧、风箱、锄靶以及套车用的鞍具、整地使的柳磨、做饭用的火盆、压水用的机井,全放进去成了“文物”。环城河北岸,宽敞的八车道后,层层绿化带簇拥着林立的楼盘。舅舅一家就散居在这一带的安居楼中。

舅舅七十多岁了,性子不再那么刚烈了,话少了。他感觉自己老了,也不过是“上楼”这五六年的事。他念叨说一切都来的太突然,生活的节奏因为上了楼一下变得猝不及防。于是,他常骑上一辆旧自行车,到环城河南岸的民俗馆里解闷。

1

舅舅家的老院子在“道道渠”二道渠边上,自北向南的一排房子,高低、大小、格局一模一样,就连院门的样式也是统一的,门墙一律用土坷垃砌成,裸露着,没有鲜明的区别。

舅舅是包产到户后这一带最早在庭院中搞养殖业的农户,门前晒凉成堆的青草,一段时间成为舅舅家独特的风景。后来,家家户户学舅舅发展养殖业的时候,舅舅家的地标已经变成了东边的几个长长的蔬菜温棚。道道渠成为吴忠的蔬菜基地,与舅舅的引领有很大关系。再到后来,道道渠到处都是蔬菜温棚,舅舅家宅院的东头又堆起了一个高大的麦草堆,舅舅搭起了牛棚,开始养奶牛。

舅舅靠着这种“敢为先”的魄力和使不完的干劲,过上了好日子。他率先拆掉了土坯房,垫高了地基,气气派派地盖了一院砖房,齐齐整整的松木椽梁、松木门窗,水泥砸的散水台,瓷砖贴的房门墙。这院房子曾经风光了好几年。

舅舅家孩子多,三个儿子,三个女儿,在舅舅翻盖完了庭院后,儿女一个个长大了,家渐渐离散了。

大女儿和二丫头,完全遗传了父母的优点,勤快、干练,人也长得精神,是温棚蔬菜种植的得力帮手。常在吴忠的蔬菜市场买菜,被西郊同样种温棚蔬菜的金家哥俩看中,相继从南郊嫁到西郊去了。舅舅对这两个女儿归宿颇为满意,姐妹俩变成了妯娌俩,有了照应,少了矛盾。姐妹俩成家后各自分到了两个大温棚,这在当时算是不少的家产,苦是苦了些,然而天天有钱进账,生活自然不会差。

两个女儿出嫁了,问题来了,家里的牛棚、温棚少了照理的人,喂牛、挤奶、交奶,拉蒲扇、收菜、买菜……全都要靠舅舅舅妈来安排指挥。三女儿还小,小儿子靠不住,剩下的四个人累死也忙不过来。舅舅极不情愿地减了奶牛数量和温棚规模,还是无济于事。他常感叹:一份好钱就是没办法挣了!

得赶紧给大儿子说个媳妇,给家里填个劳力。舅舅常这样想。

大儿媳娶回家了,住在东边两间房里。她没干过种植温棚蔬菜的活,再加上收入都归舅舅管,新鲜了几天就开始懈怠了。

不到一年,大儿媳就闹分家,“苦死苦活给别人干,什么时候是尽头啊,等到两个小叔子成了家,我们都老了!”她经常赌气跑回娘家抱怨。听说舅妈气得坐在门口不吱声,舅舅把端在手里的碗摔倒了桌子上。

本文标签

发表评论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发表)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发表评论

内  容:
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验证码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浙江信息港 QQ:283271118

浙江信息港-浙江人的生活圈子 版权所有 网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 转载请声明出处

浙ICP备10020637号 浙江信息港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