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zjvnet.com 浙江信息港

农历五月初五汨罗端午节的溯源(2)

www.zjvnet.com/news  2010-06-20 12:080    来源: 未知   我要评论  

  公元前278年,端午祭龙日,在汨罗江上驾舟游弋休闲自娱以度假日的先民,突闻屈原投江噩耗,便争先恐后划着自己的龙舟,飞向屈原自沉的罗渊,江面上刹时百舸竞渡。随着岸上人群的指这指那,江上龙舟时东时西,不停飞驰,打捞屈原,时间竟达十日之久。这便是龙舟竞渡的由来。因此龙舟不源自屈原,而龙舟竞渡则始自打捞屈原遗体,发祥地应在湖南岳阳市境内汨罗江。十日之后,屈原遗体被捞起,汨罗江流域先民称这一天即五月十五为“大端阳”。《乐志》云“五月之辰谓之午,午者长也,言万物皆长大也。”万物生长为阳,所以,《月令广义》卷一称“五月初五端阳节”。“端午”称“端阳”,十五日称“大端阳”也始自汨罗江。从此之后,汨罗江流域每逢端午,就增加了龙舟竞渡以纪念屈原,端午节渐渐演变成以纪念屈原为内涵的盛大节日。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除春节为年节外,其重要性远胜其他节日。

  自屈原投江之后,汨罗江两岸人民为悼念屈原,每逢端午,都要举行一系例这里独有的“祭龙头”、“朝庙”、“划龙舟”、过“大端阳”的活动。也就是从此时开始,汨罗江一带就有了专门用于竞渡的龙船。每造一条龙船,龙头雕成后,所在地都要举行“祭龙头”仪式。由当地众望所归的老者为龙头开光(即点睛),只有经过这道程序,这条龙才有灵气。到了汉代,修建了屈子祠,“祭龙头”转而搬到祠内举行,意即祈祷纪念屈原,也包含祈求保佑竞渡取胜的意思。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仪式逐渐形成一个固定的隆重的仪式——“朝庙”。端午前夕,所有龙舟,都要划到屈子祠所在的江边,龙舟上的总指挥扛着龙头,划手们扛着桡子(即船桨),整齐队例,敲锣打鼓到祠内屈原神龛前祭拜屈原。龙头陈放在神龛前的香案上,摆上供品,举行“朝庙”仪式。由主祭一名、東西礼宾、东西执事各一,司鼓、司金(该条船上的)和鸣钟、击鼓敲磬及司炮各一,再加乐队若干名,着专门的礼服礼帽,先须净手,再行仪式。在锣鼓钟磬鞭炮声中,众人跪听主祭诵读祭文,只祀屈原。此前此后,主祭领唱,众人齐唱,大乐三奏,小乐三引,礼炮齐鸣,主祭向屈原神龛三叩首、三献香、三献酒、三献果。随之主祭三赞后,大、小乐齐奏,鞭炮响起,划龙舟的人依次敬酒、叩拜,再各复其位,躹躬礼成。祠内主持为龙头系红绸并赞曰:恭贺某龙旗开得胜。总指挥扛起龙头,率划手绕龛一周列队出祠。在鞭炮锣鼓声中,迅急跑向山下,冲入汨罗江,为龙头洗澡。随后把龙头安装在船首,便可在端午参加竞渡。当地习俗,如有人从龙头扯下一两根胡须,系于小孩手腕,即为护身神物,可保小孩一年平安吉祥。“朝庙”仪式,其热闹之程度,隆重的气势,当地任何祭拜活动都不能与之相比。汨罗江“名山河”与“河夹塘”河段,自古以来就是龙舟竞渡的主赛场。龙舟首尾窄,中部宽,但以并坐两人为限,长短视划手多少而定,船略呈尖底梭形,外表塗漆画麟,依外表颜色称其为黄龙、黑龙、蓝龙、青龙等。船首龙头各船形状不一,船尾用竹片和彩绸扎成的凤尾高翘上扬,五彩缤纷,中间两根“将军柱”交叉而立,两端系于船首船尾的粗大缆绳通过将军柱交叉点,再用两根木棒在将军柱的前后将缆绳搅紧,使首尾翘起的船身更如紧绷的弓弦。船上彩旗猎猎,锣鼓声声。一旦竞渡开赛,船如离弦之箭,在水面上飞驰,江上龙舟,齐向岸上飞舞的红绸急驶,抢夺红绸,习称“抢红”。此时岸上观者如潮,人山人海,红旗飘扬;江上浪花飞溅,惊涛拍岸;鞭炮声、锣鼓声、浪涛声、呼叫声,声震云霄,不绝于耳,壮观之景难以言表。旧时传统,有的龙舟划得飞快,从另一龙舟头前包抄划过,俗称“包龙头”。包抄别船的龙舟即为胜者,预示当年好兆头。因而汨罗江流域有“宁可种输一年田,不可划输一年船”之说。如果今年划输了,宁可来年抛田荒地,早早操练,一定要划赢。端午一赛,十天后,当地重演五月初五所有节目,称过大端阳。同时,汨罗江一带的端午节,还有在门窗上插菖蒲、挂艾叶以及包粽子来纪念屈原的习俗。端午前夕,汨罗江两岸,各家各户都要从野外采集新鲜菖蒲、艾叶,悬挂于门窗两侧,并用黄纸写民谣一首贴于正门。民谣云:“五月五日午,屈原骑艾虎。手持菖蒲剑,驱魔归地府。”崇拜屈原,驱除邪恶之情溢于言表。粽子是端午举行祭祀典礼时的主要祭品。人们将食物装在竹筒或裹在粽叶里,投之于水,给龙吃。它本为节日的食品,传说汨罗江两岸先民,为了防止蛟龙和鱼虾吞吃屈原尸体,便把粽子大量抛入汨罗江中。唐沈亚之《屈原外传》记:“汉建武中,长沙区回,白日忽见一人,自称三闾大夫,谓曰‘闻君常见祭,甚善,但所遗苦为蛟龙所窃。今有惠,可以楝树叶塞上,以五色丝转缚之,此物蛟龙所惮’。回依其言,世俗作粽,并带丝叶,皆其遗风。”作为民间食用的粽子,性质已经改变,既不是先民自己吃,也不是给蛟龙鱼虾吃,而成了祭祀屈原的专用供品。作粽始自汨罗,用作祭品投入水中的记载更早。五代时梁人吴均《续齐谐记》载:“世人五日作粽,皆汨罗遗风。”“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而死,楚人哀之,每至此日,辄以竹筒储米,投水祭之。”又说:“楚大夫屈原遭谗不用,是日(五月五日)投汨罗江死,楚人哀之,乃以舟楫拯救。端阳竞渡,乃遗俗也。”由此可见端午节源自岳阳境内汨罗江,端午龙舟竞渡纪念屈原,以及插菖蒲、挂艾叶、包粽子、“朝庙”及过大端阳等习俗都发源于岳阳市的汨罗江,为“汨罗遗风”。随着历史的变迁,端午节龙舟竞渡纪念屈原及相关习俗广为流传,逐渐形成华人世界长盛不衰的传统节日。《隋书•地理志》对龙舟竞渡始于纪念屈原并由汨罗江向全国逐渐传播作了详尽记载与描述。该书称:“屈原五月五日赴汨罗,土人追之洞庭,不见。湖大船小,莫得济者,乃歌曰:‘何由渡湖?’因而鼓棹争归,竞会亭上,习以相传,为竞渡之戏。”又说:“其舟楫齐驰,棹歌乱响,喧扬水际,观者如云,诸郡率然。”龙舟竞渡源起屈原自沉汨罗江,并由岳阳郡所辖的汨罗江传向“诸郡”,史载清清楚楚,传说凿凿有声,已成铁的历史不争的事实。

本文关键词TGA

发表评论
广告位

网友评论(发表)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发表评论

内  容:
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验证码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浙江信息港 QQ:283271118

浙江信息港-浙江人的生活圈子 版权所有 网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 转载请声明出处

浙ICP备10020637号 浙江信息港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