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45万公务员今年将结束公费医疗政策(3)

www.zjvnet.com/news/ 2010-06-08 10:01 来源: 京报网-北京日报 我要评论
  • 为解决困难居民看病难问题,事后救助变为事前救助的探索也在本市开始启动。对本市农村医疗救助对象,门诊就医已经开始试行垫付制度。除农村低保对象由户籍地政府资助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外,医疗救助对象在定点医疗机构门诊就医的,诊疗和医药费用只需按40%比例支付,其余60%的医疗费用由医疗机构垫付并定期与民政部门结账,医疗机构每年垫付的最高额度不超过2000元。医疗救助对象患大病住院的,经农村合作医疗报销后,还可申请农村医疗救助。医疗救助额度按个人负担医疗费用的60%支付,全年累计不超过3万元。

    此外,城乡低收入救助对象,如果其发生的医疗费用经医疗保险及医疗救助报销后,个人自付医疗费仍然过高,且影响家庭基本生活的,还可以申请民政部门的临时救助,从而进一步减轻特困群众的医疗负担。

    历时一年四十易其稿

    北京新医改出台背后

    昨天,备受关注的《北京市2010-2011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开始正式面向社会征求意见。历时一年,四十易其稿这份8000余字的方案看似不长,但因其关乎民生,其酝酿起草修改的全过程,才显得格外慎重。

    新草案:百姓建言智囊献策

    看个感冒上百元、割个阑尾上千元、住次医院上万元看病贵是多年来百姓一直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这次北京新医改草案着力破解的难题。

    减轻市民就医负担,是北京新医改其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北京市医改办主任韩晓芳说。

    去年,国家新医改方案公布后,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很快成立了北京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由常务副市长和主管卫生的副市长挂帅,协调推进北京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市发改委、市编办、市卫生局、市财政局、市人力社保局、市药监局、市政府研究室和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所等单位,纷纷抽调骨干,组成市医改办。

    虽然国家新医改方案中确定的三年重点任务,本市已部分提前完成,有的已经走在了全国的前列,但群众看病还多有不便。改革错综复杂,首先要搞清楚的是利益方的不同诉求。百姓就医难,难在哪儿?看病贵,症结何在?医务人员是改革的重要参与者,如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在西城区二龙路街道,医改小组工作人员和普通市民代表进行过一次座谈,大爷大妈们抢着发言,谈到社区已经开展起来的慢性病管理方式,大家交口称赞,并形象地将社区医生称为他们的健康守门人。医改小组认真记下大家的意见。如今,我们在草案中看到了这样的表述:发挥社区健康守门人作用。今后,北京市还将出台具体举措予以推进。

    北京市专门成立了医改专家咨询委员会,来自中国社科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国家发改委、卫生部等单位的16位专家,直接参与方案的起草研究工作。

    东城区建设的社区医药平台,人民医院和西城社区医院之间的双向转诊来自基层的成功经验,被医改方案吸纳;全国各地的经验,也被医改方案借鉴。

    从专家学者到社区居民,从综合大医院到社区卫生站,从区县政府到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记不清多少次的调研,光会议纪要就记录了几十万字。百姓建言专家献策,很快梳理出北京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存在的特殊性问题一是优质资源供求矛盾,二是需求非常复杂,三是百姓负担重仍存在,四是基层能力待加强。

    这,也就明确了新一轮北京医改的方向。

    1+N+K:一项复杂的创新

    这是一个看起来有些古怪的组合:1+N+K,1指《医改实施方案》,N是若干专项方案,K是众多试点方案。从这个组合上不难看出,医改是一项复杂的工程。

    初诊,挂号,等待叫号排上大半天的队,可能面对医生的时间还不到10分钟。即便这样,市民宁可到大医院排长队,也不愿意进出门就到的社区卫生站看病。市民唐女士说,瞧病不是小事,大医院设备好,医术精,无论如何不放心在社区卫生站看啊。

    这恰恰说明医疗资源分布不平衡。据了解,全国80%的医疗资源集中在大城市,其中80%的优秀医生又集中在大医院。

    如何让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社区,医术精湛的医生愿意到社区服务,同时改变人们的就医习惯,显然并非有关部门一声号令那么简单。

    本文标签

  •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发表)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发表评论

    内  容:
    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验证码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浙江信息港 QQ:283271118

    浙江信息港-浙江人的生活圈子 版权所有 网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 转载请声明出处

    浙ICP备10020637号 浙江信息港 关于我们